上海医院排行榜

上海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有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五官科医院、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市中医院、

【展开】
  • 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270号
    收录医生 347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26名     评级 5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托管单位,建院于1931年3月1日,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基本情况

    医院设有徐汇院区、浦东院区两个院区,并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高度融合、共同发展。截至2019年底,医院实际开放床位2000余张,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胰腺外科、肝脏外科、神经外科、骨软组织外科、肿瘤妇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综合治疗科、麻醉科、介入治疗科、病理科、药剂科、检验科、内镜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核医学科、心肺功能科、营养科26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有教职员工2,561人,其中医师655人,护理人员1,182人,医技人员520人;正副高级专家345人;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96人。

    学科平台

    医院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肿瘤学、病理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肿瘤科、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乳腺癌、放射治疗、病理学)、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3个(肿瘤学、肿瘤放射治疗、乳腺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胸外科)、上海卫生重点学科1个(病理学)、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项目5个(肿瘤学、病理学、放射治疗学、妇科肿瘤学、胸部肿瘤学),同时也是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中心和上海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设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病理诊断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肿瘤疾病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和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胸部肿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成立王红阳院士工作站,新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精准肿瘤中心,继续推进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主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英文版《Precision Cancer Medicine》4本学术期刊,以及《抗癌》科普杂志,努力打造肿瘤精准医学期刊的高地。

    医疗业务

    2019年医院门诊量157.29万人次,住院10.07万人次,手术5.14万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4.9天,医院运营效率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茅。医院在最新的“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取得全国第25位的好成绩,其中病理科连续第9年蝉联全国第一;肿瘤学位列全国第二;胸外科位列全国第十;普通外科获得提名。医院在2019年度申康绩效数据中保持全市领先,甲状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6大病种名列第一,另有7个病种排名前三、2个病种排名前五,行业认可度和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科研人才

    全年共获得科研项目258项,立项金额首次突破1亿元;共发表SCI 483篇,总影响因子2194分,其中29篇影响因子≥10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数与经费数再创新高,全年共获得项目资助87项,直接经费4829万元,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2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牵头获得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1人荣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提名奖;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医院2019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56名,博士研究生84名,博士后20名;毕业硕士54名,博士55名;规培招录85名,结业79名。

    国内外合作

    医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2019年着力优化诊疗流程,在全国率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管理专家号源,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肿瘤预防、筛查和患者随访,提供全周期的患者关怀爱护。医院积极实践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在肿瘤防治一体化医联体的基础上,成立华东地区肿瘤防治医联体和长三角区域肿瘤防治医联体,并进一步完善远程医疗体系,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同质化的肿瘤诊疗服务。继续对口支援摩洛哥、西藏、新疆、云南等地区,援外援边工作获得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在国际合作方面,先后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日本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意大利肿瘤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肿瘤研究所、澳大利亚彼得麦卡勒姆癌症中心、加拿大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英国诺丁汉大学癌症科学中心等11所机构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形成伙伴关系,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患者国际转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一体两翼”格局

    在国家和本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2019年8月23日医院浦东院区开业运营,逐步开展实体化运行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门诊单病种多学科诊疗、高质量全覆盖的肿瘤临床研究等全方位的肿瘤诊治研究新模式,开创医院建设的新起点、新征程、新发展。并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院高度融合精神,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高度融合、资源共享,将手术、化疗、光子放疗及质子重离子治疗技术融合进行肿瘤治疗,共同打造国际先进的肿瘤医学中心。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自2015年5月8日开业以来,在确保临床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质子重离子放疗对肿瘤的“定向爆破”优势,依托重离子技术优势,围绕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早期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并对胰腺癌开展重点临床研究(“5+1”重点病种),重点病种治疗例数占治疗总数的63%。医院目前已收治患者2500余例,其中2019年超过800例,与国际同类机构相较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尖端医疗设备、个性化医疗服务、国际水准的肿瘤粒子治疗专家团队等优势,不断提升这一医疗品牌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020年,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做好“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以浦东院区发展和建设为抓手,打造临床研究平台,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高度融合,聚焦肿瘤精准诊疗、粒子放射治疗、肿瘤病理诊断、新药和装备研发转化四大平台建设,共同创建国家肿瘤医学中心,为建设上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亚洲医学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 2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收录医生 219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41名     评级 5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创建于193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与科研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教学医院,连年跻身全国医院排行榜百强。医院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行风政风测评成绩全市前茅。

    医院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环境整洁,设施精良。作为“上海市花园单位”,已有近一个世纪历史的叶家花园绿树成荫,为病人的治疗和休养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环境。

    医院开放床位数980张,设有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结核科、职业病科等14个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和多个研究机构。现拥有胸外科、呼吸科、职业病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其中胸外科专科排名全国三强。2013年,医院提供门急诊服务75余万人次,出院人次5.7万,胸外科手术5321例,较“十一五”末期分别增长41.6%、62.9%和92.3%。

    全院千余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占85%,其中硕、博导34人,拥有一支包含973、86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千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浦江人才、曙光计划、启明星计划、新世纪人才等的优秀人才队伍。

    近五年,医院共获得863和“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57项、省部级课题91项、校局级课题69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研成果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

    面向未来,全院职工坚持以“精医重道、务实创新”的肺科精神,努力将肺科医院打造成一所专科诊疗特色鲜明,重点学科国内领先,人才队伍储备充足,医疗服务水平一流,硬件设施先进完备,内部管理专业科学,医院文化和谐温馨,就医环境整洁优美的医、教、研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专科教学医院。

  • 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闵行区万源路399号
    收录医生 199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50名     评级 5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创建于1952年,系国家卫计委预算管理单位、三级甲等医院,是集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单位,最早被国家授予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竞争力排行榜、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和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学均位居前列。医院是国内首个通过第五版JCI认证的儿童专科医院,于2016年11月通过HIMSS EMRAM 6级国际认证,于2017年1月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连续八次荣膺上海市文明单位。

    医院宗旨:一切为了孩子。医院使命:建树医学典范,呵护儿童健康。医院定位: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辐射亚洲。医院愿景:亚洲一流的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学教育向全国辐射的中心,中外儿科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医院院训:团结、奋进、严谨、创新。医院理念:尊重、平等、热情、关爱。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2008年2月29日,座落于闵行区万源路399号的新医院经过将近4年的建设正式启用,医院主体从枫林路搬迁至新医院,原址保留普通儿内科门诊服务功能,以满足周边地区病人的需求。新医院占地153亩,现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截止2016年底,在职职工1686人,高级职称专家157人,博士生导师32名,硕士生导师31名。

    目前医院开放床位800张,年门急诊服务量逾225万,出院病人突破4.2万人次,住院手术2.8万。医院专业设置齐全,共设45个临床专业医技科室,拥有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包括: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小儿消化科、中医儿科、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小儿外科、临床护理。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曾先后被列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专业。新生儿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是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小儿外科是上海市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呼吸急救专业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医院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卫生部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科研实力雄厚,近10年来,承担590项科研课题,纵向经费3.0亿元。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卫生部行业专项、国家“863”、“973”、“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重要项目。在《The Lancet》、《Pediatrics》、《Journal of Pediatrics》和《Pediatric Research》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893篇(近4年553篇),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4项。出版《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学》、《实用儿童保健学》、《实用新生儿小儿外科学》、《实用新生儿护理学》、《小儿感染病学》、《现代实用儿科学》等五十余部重要专著。主办《中国儿科循证杂志》进入国家核心期刊,并与美国儿科学会协作主办《Pediatrics中文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学系设在儿科医院,每年承担13个专业1000余名医学生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培养;每年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医院拥有国家儿科和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13个上海市儿科亚专科和儿外科医师培训基地,每年培养200余名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医院每年培养长期进修学员300名,短期进修学员250名,至今已经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生1万余名。每年举办50-60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

    医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23家国际上知名的医学机构和国内60多个单位建立密切协作关系。每年接待外宾讲学、交流200余人次。多次主办或承办大型儿科国际学术会议,包括第43届太平洋小儿外科年会、第16届国际儿科肾脏病大会、IMFAR亚太区孤独症论坛以及上海新生儿论坛、儿科心血管国际研讨会等等。

    几十年来,儿科人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宗旨,以“团结、奋进、严谨、创新”的院训勉励自己,贯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构建和谐稳定的医院文化,营造规范有序的工作氛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4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市方斜路419号/上海市沈阳路128号
    收录医生 587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85名     评级 5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由中国首家妇产专科医院——西门妇孺医院发展而来,是美国人Margaret Williamson于1884年捐资创办。因创建时英文名为Margaret Williamson Red House Hospital,被广大市民以及患者亲切地称为“红房子医院”,多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百余年以来,妇产科医院在中国妇产科奠基人之一王淑贞教授以及几代妇产科人共同努力下,规模不断扩大,学科发展迅速,培养并造就了郑怀美、袁耀萼、王菊华、唐吉父、张惜阴、李超荆、俞瑾、张振钧、庄依亮、黄敏丽、归绥琪等一大批专家和教授。目前,妇产科医院亚专科齐全,学科发展平衡,人才梯队完善,是集医疗、教学、 科研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在各级政府及领导的关心下,2009年起杨浦院区(沈阳路128号)投入使用。两院区总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84600余平方米,核定床位820张。

    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在职正高职称专家82名,副高职称专家144名,博导31人、硕导44人。年门诊量高达170万人次,住院病人7.4万人次。

    专科诊疗

    医院设有普通妇科、妇科肿瘤科中西医结合妇科、妇科内分泌与生殖医学科宫颈与阴道早期疾病诊治中心、宫腔及输卵管疾病诊治中心、产前诊断与胎儿医学科、计划生育科、母体病理产科、普通生理科、新生儿科、乳腺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及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上海市生育力保存中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诊疗中心、上海市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等多个专科诊疗中心。

    人才培养

    医院妇产科学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妇科和产科双双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西医结合妇科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十二五”重点专科。医院还承担妇产科学国家精品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建设任务,并相继成为首批上海市住院医师规培及专培基地之一。2013年度我院妇产科学入选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2017年我院获市卫计委批准设立上海市女性生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医院拥有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妇产科研究所,上海市女性生殖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等妇产专科应用基础研究平台。近年来先后成为卫生部妇产科医院标准制定单位、卫生部首批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妇科四级内镜培训基地、卫生部华东地区妇科肿瘤培训中心、卫生部委托的妇科临床路径制订单位。此外,医院还是全国产科麻醉培训基地、上海市妇科临床质控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指导中心,上海市女性生殖内分泌诊疗中心、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月经病诊疗中心、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等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上海市人类生育力保存中心;以及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妇产科组织样本库及临床病例信息资料库等支撑平台。

    现有973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人,5名上海市领军人才,5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一批学术骨干人才。近五年获得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项,国家重点专项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国自然重点项目4项等国家级重点课题。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妇幼健康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银蛇奖一项。

    5年来,申请到局级以上(含局级)科研项目29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与多个国家的医学院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友好合作关系。每年接待来访及讲学的外宾近二百人次。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大力投入,努力推荐优秀中青年骨干进入各级培养计划,先后有22人次入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百年历史,古今相继,内外兼修。红房子人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历史,谱写未来,用执着和努力铸就辉煌,创造明天。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百年红房子将在千帆竞发的发展浪潮中秉承宗旨,恪守院训,为实现医院建立"三个中心,一个平台"的愿景而不懈努力!

  • 5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市淮海西路241号
    收录医生 215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87名     评级 5

    上海市胸科医院(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创建于1957年,为我国最早建立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诊治心、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被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心胸外科进修基地,2004年成为上海市红十字胸科医院。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无烟单位”、“上海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八连冠等殊荣。

    医院设有10个临床科室、13个临床亚专科和10个医技科室。核定床位580张,开放床位964张,病区22个,另设ICU和CCU。附设上海市胸部肿瘤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心血管研究室、生物样本库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并建有高新技术转化园区。现有在职职工1342人,其中正副主任医师184名,医生队伍中博士生121名,硕士生136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58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2名。拥有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晨星计划、上海青年医师培养资助计划等各类人才。

    医院面向全国收治门急诊和住院病人逾70万人次/年,年心胸手术数已超15000例,其中三、四级手术占比超90%,居全市最高。胸外手术量保持全市第一,胸外科机器人手术量及个人手术量居全国第一。目前医院开展的单肺、双肺、肺叶移植术,冠心搭桥术,心脏单、双瓣膜置换术及瓣膜成形术,各种心脏复杂畸形的诊治,各类肺、食管、气管、纵隔手术,心胸外科微创手术、包括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的心胸手术,各类心脏疾病的介入诊治,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救治,气管镜的诊疗技术以及病理细胞、组织学检测等均居国内先进水平;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数量和质量为亚太地区之首;肺癌的早期诊断和多学科治疗等居国际先进水平;还曾成功施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

    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1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首批国际认证胸痛中心,中国胸痛中心质量控制中心,首批中国胸痛中心、首批中国心衰中心、首批中国房颤中心,上海市首批癌痛示范病房,上海交通大学房颤诊治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食管疾病诊治中心。承担着国家863攻关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上海市登山计划等多项国家、部、市、局级课题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等奖项。并承担卫生部冠脉介入、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呼吸内镜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生培训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基地(胸心外科方向)、上海市专科医生培训基地以及预防心脏性猝死上海培训基地、上海市重症监护护士实训基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靶控输注技术培训中心等工作。凭借世界规模最大的胸外科中心实力,医院开展规范、全面、系统的“国际临床教育项目”(International Fellowship),并被亚洲胸腔镜教育委员会(ATEP)授予中国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示范中心(Center ofExcellence)。已举办全国心胸外科进修班47期,每年承担“肺癌多学科诊断治疗”、“胸心外科学进展”等多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任务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教学任务,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招生点。

  • 6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
    收录医生 1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93名     评级 5

    一、 缘起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35年,前身为上海普慈疗养院,院址位于上海市西南郊区(现闵行区),由慈善家陆伯鸿集资建设,属教会管理,是当时远东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精神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占地约10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

    二、 发展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成为上海市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担负着全市精神卫生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心理咨询/治疗和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是全国规模最大、业务种类最全、领衔学科最多的精神卫生机构。2006年5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地处宛平南路600号;闵行院区地处沪闵路3210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中心同时也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机构、WHO/上海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

    三、 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诊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药物依赖患者。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复、临床心理、儿少、传染、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149张。

      位于零陵路604号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要为各类心理障碍患者及受心理困扰的来询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并开展多种心理治疗。“上海市心理健康热线(64383562)”,是上海市最早设立的热线电话之一。从2008年12月起,与“上海市公共卫生公益电话(12320上海)”合并为“上海市心理援助热线(上海12320-5)”,继续为上海市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促进服务。

    四、 科教

      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3月,设有药物依赖、生化、遗传、神经电生理、脑电影像、心理测量、临床流行病学、儿少行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司法精神医学、精神护理、危机干预等14个研究室,主要从事精神医学的临床应用研究。近十余年来,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科研成果奖共23项。目前作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有: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老年精神医学、预防精神医学。

      中心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拥有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博士、硕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心理学硕士点。同时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心理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基地。作为WHO精神卫生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之一,与世界各国的精神医学界进行着广泛的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

      受卫生部委托,中心每年举办全国精神科医师、护理进修班和研修班等继续教育项目,培养了大批精神科医疗、护理骨干。心理咨询与治疗培训中心为全国各地培训高质量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已形成独特的品牌。自2009年起,中心成为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五、 文化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严谨的医疗作风、优质的全面服务和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连续十一届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卫生部、卫生局文明单位,以及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上海市厂务公开先进单位、上海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上海市妇女工作优秀品牌、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局“三八”红旗集体、上海市禁毒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价值  团结 奉献 勤奋 创新使命

      提供科学、完善、人性化的精神卫生服务,促进大众生命质量的全面提高

    目标

      创建亚洲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化精神卫生机构,满足大众精神健康需求

  • 7 上海五官科医院
    上海五官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汾阳路总院: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
    收录医生 205     评价 0         评级 5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由国家一级教授胡懋廉、郭秉宽等创办于1952年,创办时名为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后更为现名,是国家卫健委所属**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2006年获得第二冠名——上海市五官科医院,亦为上海市红十字冠名医院。
    医院设有眼科、耳鼻喉科、放疗科、麻醉科、急诊科、口腔科、眼耳鼻整形外科、护理八个临床科室和放射、病理、药剂、检验、营养五个医技科室。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的汾阳院区占地33亩,实际开放床位374张。2002年,开设宝庆路分部。2017年,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江月路2600号的浦江院区开始运行,浦江院区占地100亩,一期开放床位359张,与汾阳院区统一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医院2018年总门诊量超220万人次,手术量超13万人次,医疗辐射全国各地。医院现有在职员工124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特聘和讲座教授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3人、优青项目获得者2人,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具有高级职称医师170人,博士生导师39名,硕士生导师55名。
    眼科和耳鼻喉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及临床重点专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中,耳鼻喉科连续9年蝉联榜首,眼科稳居第三。医院为国家临床药物实验机构,拥有国家卫健委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和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视觉损害与重建重点实验室,建有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上海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是国家卫健委眼科、耳鼻喉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16年,医院成立眼科、耳鼻喉科两个研究院,整合资源,打造科研基础平台,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2018年,“上海市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在医院成立。
    医院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逐年增加,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曾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国际**杂志《Nature》系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建院以来医院荣获七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秉承“精诚、团结、求实、创新”的院训,努力把医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专科医院,业已成为五官科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 8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浦东新区东方路1678号
    收录医生 231     评价 0         评级 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世界健康基金会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立项建设,1998年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医院题写院名,时任美国总统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女士为医院开张剪彩。医院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及“双一流”儿科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医院拥有31个临床科室,规划床位规模1500张,实际开放788张,是我国儿童先心病、血液/肿瘤和发育行为儿科领域最高水平的中心之一,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有国家卫健委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临床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罕见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市小儿心血管病研究所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儿科临床医学院。同时,医院与十多个国家的三十多个国际顶尖医疗机构建立了姐妹合作关系,分别组建了8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心/基地。2010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国际医院认证的儿童专科医院; 2018年问鼎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先后以第一单位(或第一合作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占全国儿童医院获奖总数一半以上);于2017年起蝉联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近年来医院医教研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主要有:

    1.打造国家级儿童疑难危重症诊治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覆盖全国极大部分省市,市外就诊患者占70%以上,疾病难度指数(CMI)连续多年位列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前列,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绩效“国考”中综合得分位列全国儿童专科医院第一,CMI指数荣登榜首。

    2.构建我国儿童重大疾病登记与监测平台。医院搭建了五大重大疾病登记系统,尤其是儿童白血病登记管理系统已经上升为国家卫健委儿童重大疾病登记监测中心,目前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建设兵团),511家医院,登记在册病例信息近5万例,自2020年起发布《中国儿童白血病年报》。

    3.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近五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5项,项目数位列全国儿童专科医院第一,先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单位在Lancet、Nature Medicine、JAMA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Genetic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大于10分论著18篇,以CAR-T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若干科技成果实现技术转让。

    4.牵头国内专科联盟和医联体建设。医院先后组建上海东部儿科医疗联合体覆盖上海市85家区域医院、跨省医疗联合体55家,组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专科联盟5个专业,全面托管福建省儿童医院和三亚妇儿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5.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医院分别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瑞典、日本、新加坡等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成立7个联合实验室、中心。与此同时,医院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分别支持与帮助阿富汗、南非、孟加拉、塞尔维亚、老挝等儿科专业建设和慈善帮扶。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破土动工。张江新院区将瞄准国际发展前沿,与比邻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一起构建全生命周期、全现代医疗技术、面向国内外的一流肿瘤诊治高地,将打造成为“上海版MD ANDERSON”。与此同时,也将与现有的儿中心陆家嘴院区实行一体化联动发展,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打造最具品质的儿科、最有温度的医院、最富贡献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 9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上海市长海路225号
    收录医生 173     评价 0         评级 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是在我国肝胆外科开拓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教授领导下,从 1956 年成立肝胆外科三人小组开始,经过50多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由一个小组发展到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院所合一、国内**的专科医院。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全军肝胆外科专科中心,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全军重点研究所,军队“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 1993 年 5 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提写院名、所名。1996 年12 月被总后勤部批准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现拥有742张床位和先进的仪器设备,价值超2亿元。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长期坚持医、教、研相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抗复发治疗,肿瘤的免疫治疗、介入治疗,复杂胆道疾病的手术治疗,肝胆疾病的内窥镜治疗以及肝移植等方面均居国内外先进水平。不仅采用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还采取了细胞治疗、微波方法、射频方法、氩氦刀方法、激光光敏技术、肝内肿瘤酒精注射疗法和经股动脉至肝动脉插管加栓塞疗法等。
    全年门诊量16万余人次,出院2.3万余人次,手术例次7000余人次。至2011年底,吴孟超院士率领同事们已成功实施肝脏切除术2万余例,胆道手术1万余例,积累了国际上**宗的肝癌病例库和标本库,手术成功率达98.5%,肝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53.2%,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79.8%。术后生存时间最长的已达46年,患者至今健在。肝癌切除例数、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96 年成功施行肝移植 5 例,最小的病人年仅 9 岁。其中3例均健康生活至今,有的已大学毕业。目前肝移植已成为该院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拥有一支由吴孟超院士领衔,以拔尖中青年为骨干的**科技干部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26名,硕士生导师48名,高级职称90名。1978 年以来,共培养博士后22 名,博士研究生112名,硕士研究生223名,并承担外国留学生、本科、大专、中专等教学任务,多年来还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生千余名,是国内培养肝胆外科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1996 年 1 月,中央军委授予吴孟超院长“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近年来,医院有1 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 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 人获中国有突出贡献博士,2人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人获全军“育才奖”金奖,17人获全军“育才奖”银奖,2 人获总后“一代名师”、6人当选总后科技“金星”、“银星”、“新星”人才,4人获上海市“科技精英”称号,5人获上海市“银蛇奖”,1人获“上海教育功臣”荣誉称号,1人获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至今,医院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12 项,军队医疗成果一、二、三等奖 44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 15 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二、三等奖 11 项,上海市医疗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陈嘉庚医学奖 1 项,何梁何利基金奖 2 项。在研课题150项,资助经费13000万元。举办各类国际、全国学术会议三十余次。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在院长吴孟超院士的领导下,为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吴孟超等人制作和研究了 200 余例我国正常人肝脏标本,首次独创性地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的新见解,创立了以“五叶四段”为特色的肝脏外科解剖理论,为肝脏外科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60 年代初期,他发明了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方法——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明显减少了肝脏手术出血,大大缩短了肝脏手术时间。 1963 年,吴孟超采用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实施中肝叶切除术获得成功,成为肝脏外科的一大突破,进一步提高了肝癌及其他肝脏病症的外科疗效。1975 年,吴孟超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的重达 18 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 100%。他还创立了用肝动脉插管、栓塞、结扎的方法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疗效。他曾带领课题组在上海开展了 18 万人次的高危人群肝癌普查,研究早期发现肝癌,使许多早期肝癌病人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并使临床确诊率提高到 90% 以上。吴孟超教授还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即肝癌切除后复发再手术和肝癌二期手术。肝癌切除后复发再手术次数**达 5 次;采用肝动脉阻断使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缩小后,再行二期切除,疗效较佳。他又在我国首先采用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再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其后,他又开展了小儿肝脏外科研究,成功地为 12 例 4~12 个月婴儿切除了重达800 ~ 1300克的巨大肝母细胞癌,除 1 例术后 2 年死亡外,其余患儿均健存,其中一例现已29岁。他还不间断地开展了半离体肝切除术、等离子手术刀、微波治疗肝癌、免疫综合疗法、单克隆抗体导向定位诊断和导向治疗、顺铂微球化疗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并开始提出免疫化学治疗的新观念和治疗措施。进入 90 年代后,吴孟超教授又带领他的学生们开始与国外联合研究肝癌免疫治疗这一重大项目,并于 1993 年底获重大进展,研制出可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疫苗,这种疫苗在大鼠体内实验成功。同时,他继续开辟肝脏手术的新领域,成功地开展了高难度的腹腔镜下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和肝动脉结扎术,均为世界首例。
    吴孟超教授领导的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作为军队科研、医学和教学的中心, 1979 年、1981年分别被批准为国家恢复研究生制度后的第一批硕士、博士授权点学科,1989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和军队开放实验室,1991年被批准为军队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所下设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所、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分子肿瘤研究室、病毒与基因治疗实验室,同时承担了国家、军队和地方的许多重大科研课题,在肝胆外科及肝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始终起着科研导向作用。
    面对国际国内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医院抢抓机遇,投资12.99亿元的嘉定区安亭新院一期工程预计在2013年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安亭镇墨玉北路700号,占地244亩,规划床位1500张(一期1000张),总建筑面积22.28万平方米。投资建成的新院将成为一所科室齐全、专科特色鲜明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同时,由国家发改委、上海市政府共同出资4亿余元,占地40亩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也将落户安亭,毗邻新院,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2013年投入使用。届时,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家肝癌集成研究中心、国家肝癌研究优势资源产业平台、高层次肝癌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肝癌科学的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心。
  • 10 上海市中医院
    上海市中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芷江中路274号
    收录医生 382     评价 0         评级 5

    上海市中医医院是一所中医特色浓厚、临床科室齐全、医学人才汇聚,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近年来,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中医药传统特色,从中医确有独特疗效的单病种入手,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走出了一条凸显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发展道路。

    目前医院设有上海市名老中医诊疗所和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家诊疗所两个专家诊疗中心,成立了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老年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儿科研究所、上海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挖掘、整理、推广、应用名老中医经验,培养中医理论扎实、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

    医院核定床位450张,实际开放床位505张。通过完善制度、扶管并重、培养人才等举措,不断加大对专科的建设力度,取得一定成果。现医院拥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中医儿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5个(骨伤科、耳鼻咽喉科、肿瘤科、脑病科、神志病科);3个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2个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优势专科;5个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及“申康”市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1个。全院医师中硕、博士占50%以上。2011年我院门门急诊人次达172万人次,出院病人数达12116人次;床位使用率:99.45%,每医生门诊人次居市级综合性医院第一位,均次费用在全市三级综合性医院保持较低水平。医院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教育部等各类各级别科研项目多项,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CP基地。医院拥有64排螺旋CT、超声刀、DSA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为病人科学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保障。

    医院积极探索区域性中医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模式,以上海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以闸北区域内其他各级医疗机构为依托,成立上海市中医医院——闸北中医联合体。提升区域中医整体水平,探索解决广大市民“看中医专家难”的问题。为百姓提供优质中医服务。

    医院以“服务百分百,医患零距离”的服务理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在全国率先推出全程自助服务为特点的“门诊一站式”付费服务模式,简化就医流程,便民利民,深受广大老百姓好评。该项目获卫生部医管司“2011医院改革创新奖”。

    近年来医院荣获“上海卫生系统第二届医院(卫生)文化建设优胜单位”称号,并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

    面对未来,医院职工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传承、创新”的院训,坚持中医医院的办院方向,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创建名院、打造名科、培养名医,积极建设一所体现中医药特色、上海品牌的中医医院。

专家推荐

  • 北京协和医院

    陈民钧

    擅长: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方面的检验

    陈民钧,女,临床检验研究员,教授(已退休),1933年出生,长沙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

  • 北京协和医院

    朱珠 药师

    擅长:1.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病多科团队门诊,侧重帕金森患者的用药评估与患者教育。2.常用吸入治疗装置的使用辅导。3.海外购药的识别与服用管理。

    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教授,执业药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

  • 北京协和医院

    陆相云 主管护师

    擅长:危重症及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咨询问题包括:尿路造口及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康复、压力性损伤(压疮)及失禁护理相关问题。

    主管护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一病房护士长,ICU专科护士和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亚洲男科协会护

  • 北京协和医院

    茅枫 副主任医师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简历:199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

  • 北京协和医院

    关竞红 主治医师

    擅长: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治

    关竞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擅长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