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医院排行榜

北京西城区医院排行榜排名靠前的医院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宣武医院、 北京友谊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解放军第305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展开】
  •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八号
    收录医生 1228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2名     评级 5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简称“北大医院”)位于北京老皇城内,是距离中南海最近的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北大医院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国立医院,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临床医学院之一。北大医院前身为民国教育部批准北京医科专门学校设立附属诊察所;1946年随北京医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并,由此得名“北大医院”;此后经历院系调整,2000年北京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两校再次合并,医院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成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

    百余年来,医院拥有着一批国内的首创专业学科以及在我国率先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国内首创儿科教研室(1929)、泌尿外科(1946)、肾脏病专业(1950)、综合医院心血管病房(50年代)、儿科神经专业(1961)等;在国内率先开展改进静脉麻醉(1951)、先心手术(50年代)、肾移植(1960)、引进人工晶体植入术(1983)、冠心病介入性治疗(1986)、第一台自体血液回收机(1997)、微创切口肺移植(2005)、经皮心室重建术(2013)等,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北大医院设有36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共有64个病房,床位设置1835张。日均门诊量1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8.6万余人,手术4.4万余例。医院在职职工35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0余人,副高级职称350余人,医院泌尿外科郭应禄教授于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院学科齐全,综合诊疗水平高,拥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重点专科项目19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共12个和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医院是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为全市近2000万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医院还承担着全市6万余人的公费医疗,以及占北京八分之一的干部保健任务。在医院的就诊患者中,有1/3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病患者。

    作为北京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附属临床医学院,近四十年来北大医院累计培养本科生3100余人,研究生近3300人,其中包括硕士1700余人,博士1400余人, 博士后近70人。目前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医学部8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同期在院280余人,研究生同期在院580余人,护理专业同期在院370人左右。同时,医院还承担着繁重的继续教育任务,每年在医院参加各级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继续教育项目及相关考试的人员共计4万余人次。

    北大医院的科学研究水平多年来一直位居国内的领先地位,近十年来,医院累计发表论文1.3万余篇,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2600余篇,其中部分发表在包括New Engl J Med、Lancet、Blood、Am J Hum Genet等国际期刊上。获批国家级、部委级、市级、校级、院级、横向课题2300余项,获批经费9亿余元。获国家、教育部、北京市、中华医学会等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北大医院有着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秉承“厚德尚道 ”的核心价值观,在“做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准原点”的愿景指引下,通过全体职工的辛勤劳动,努力把北大医院建成“员工工作的乐园、人才培养的沃土、科学研究的殿堂、医疗服务的圣地、国际交流的中心”。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国家队”的北大医院也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医改、精细管理”,竭尽全力改善医疗卫生环境和方便人民群众就医。全体北大医院职工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走向卓越”,构建和谐医患环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
    收录医生 768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21名     评级 5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人自行筹资建设和管理的第一家综合性西医医院,最初命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任首任院长。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管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3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专科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收录医生 1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34名     评级 5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是国家级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所在地,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疾病而享誉国内外,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研究与教育中心。

    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56年,2009年中央编办批复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正式形成“中心—医院”一体化格局。医院分为临床医疗区和预防研究区。临床医疗区(阜成门外院区),总用地面积5.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预防研究区(门头沟西山园区)总用地面积7.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目前为3.7万平方米,未来将达到9.2万平方米。

    医院设有35个病房,26个手术室(其中包含6个复合技术手术室),17个导管室,1521张编制床位数,实际开放床位数1279张。在职员工3380人,院士6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1人,享受政府津贴77人,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289人(数据截至2019年3月31日)。同时,配备有血管造影机、双源CT、核磁共振、PET-CT等与世界接轨的医疗科研设备。

    医院融入大量影像、网络和信息技术打造的可视化手术平台,便于术者在手术中随时掌握所需决策依据,为精准治疗提供保障,并为远程会诊、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手术室自动发衣系统、对接医嘱的智能药柜等的使用,改善了工作流程,以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真正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数据化”全覆盖的现代化医院。

    医院科学合理地调整学科配置及规模,以整合医学为视角,坚持以心血管疾病防治为主,协调规划与发展相关重点学科。医院现有临床中心20个,涵盖心血管病内科、外科疾病诊疗中心、实验技术平台以及心血管疾病相关疾病诊疗中心。

    二、医院“四大”特色工作

    (一)医疗方面:坚持做“医疗技术和质量排头兵”,严把医疗质量关,不断拓展新技术,竭诚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一流的技术”和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

    1.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

    2011年,医院外科手术量和内科PTCA手术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完成外科手术10107例、PTCA 10649例,成为世界仅有的内、外科手术量均突破万例的特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至此,医院年手术量持续增长:2018年全年门诊744620人次,急诊29864人次,急诊危重症抢救21139人次;实有床位1279张;出院69708人次,床位周转56.2次,床位使用率104.9%,平均住院日6.8天,死亡率0.2%。住院外科手术14455人次,内科介入手术49099例、射频消融6433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283例。在医疗服务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医院始终保持“阜外”在国内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品牌优势,医院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出院患者转归情况、手术死亡率、病床周转率等多项医疗数量和质量评价指标在全国心血管疾病专科中均排名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之一。

    在北京地区多次开展的18所三甲医院评比中,医院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血压病(成人)四个病种医疗质量和医院效率综合评估分数均排名第一;第三方机构“门诊患者体验与满意度”总分排名第一。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心血管病、心外科均连续九年蝉联第一。

    2. 开拓进取引领心血管诊疗技术发展

    建院初期,阜外医院开展了胸廓成形术、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以及低温直视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文革期间,开展了我国第一例室壁瘤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人工生物瓣置换术等新技术,奠定了“阜外”在胸心血管外科领域的领先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医院陆续开展国内第一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Bentall术、大动脉调转术、急性心肌梗死及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直接PCI、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裸支架)、不停跳非体外搭桥术、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国际第一例大动脉双根部调转术、杂交技术治疗新生儿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等诸多新技术。近十年来,医院在不断推进医疗技术创新理念的引领下,开展了国内第一个可植入式人工心脏临床试验、国产自主研发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亚洲首例经皮左室辅助(impella)、国内第一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在世界首创多项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先心病、大血管病新技术(杂交技术治疗左主干+三支病变、新生儿肺动脉闭锁),且自主研发的FW-2型轴流心室辅助泵在国内率先开展临床试验,并在国际上首次采用3D打印技术经皮穿刺下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将中国心血管病的治疗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科研方面:打造国家级科研基地,搭建创新研究体系,开展创新性的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

    1. 强大的科研技术平台

    医院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疾病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技术平台;搭建了医院—网络医院—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平台、心血管临床数据随访与分析信息化平台、心血管生物资源库共享平台、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中心、心血管植入材料研发平台等高水平的医学研究平台及全新机制运营的中心实验室,以开放性平台服务国内外。

    2. 大步向前的科研成绩

    自建院以来,医院共斩获科研成果324项,其中国家科学进步奖(含全国科技大会奖)43项、部委级成果奖160项,获国家专利90项,发表学术论文12960篇,出版专著242部。自1998年至2018年SCI收录论文2252篇,全院发表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The Lancet《柳叶刀》、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Circulation《循环》杂志等)论文306篇。制定了专业指南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共有50余项被AHA/ACC和ESC等国际疾病防治指南采纳,为国际和国内权威指南做贡献。牵头和参与了国家“七五”以来的心血管领域攻关项目126项和“973”、“863”、“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获得科研立项1498项。在“十二五”期间,实际到位科研经费达6.78亿元,年均约1.36亿元。近三年,实际到位科研经费达7.98亿元,年均约1.33亿元。2014至2018年,阜外医院连续五年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心血管专科领域排行榜中名列第一名。

    3. 影响深远的国际交流

    阜外医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自2010年开始举办“中国心脏大会”(简称CHC,前身为自2004年始举办的“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为国内外同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与美国国立心肺研究所、美国克利夫兰心脏病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和国际学术研究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交流关系,不断提升医院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的学术影响力。60年来,医院接待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宾来访交流,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及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家和组织机构开展国际合作课题,为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内转化发挥了积极作用。2000年至今,已与30余个国家开展示教演示,为心血管领域新技术的推广和相关学科的培训提供了适宜的新技术平台。同时医院积极公派业务骨干出国学习、交流,部分学员归国后成为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和外界沟通搭建了桥梁,让世界心血管病防治舞台越来越多地听到了阜外的声音。

    (三)预防方面:发挥心血管疾病预防“国家队”作用,实行“将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向社区转移”防控策略,让人民群众少得病

    1. 开创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

    阜外医院一直倡导和引领中国心血管病预防工作。阜外医院心血管病流行病学防治研究工作始于1959年。1978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和人群防治研究的专业研究室。2000年成立群体遗传学及防治研究室,在我国心血管人群防治基础上开拓了新的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领域。2004年9月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落户阜外,具体负责推动全国的心血管病防治和研究工作。2013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投入实质运营,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站上了更高平台。

    2. 引领中国防治事业走向世界

    1969年深入首钢,率先开展高血压等常见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创造了心血管病社区防治新模式,对我国民众心血管病的预防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著名的“首钢模式”,1994年WHO通过卫星向全球推广这一模式的经验。1981年开展了中美20年流行病合作及国内多中心长期队列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以阜外医院为核心的16个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基地和专业的研究队伍,掌握了心血管病和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提出和制定了防治策略。医院先后于1959年、1979-1980年、1991年、2002年和2015年五次领导组织全国性高血压病抽样调查,至今已形成覆盖25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6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控网络,管理患者60万,扩大管理300万人,一年控制达标率从22%提高到了71%。

    3. 借助“互联网+”推动分级诊疗

    自2009年开始阜外医院积极探索社区防治转诊模式,与北京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医院启动合作与防治项目,与北京市五大城区卫生局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书,推行专家定期社区出诊,已经形成北京市社区心血管疾病“前筛”、“后疗”和“健教”三个基地。2013年组织召开了全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不断探索和完善心血管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2014年启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目标在于探索出“以最小的花费取得最佳防治效果”的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方案。截至目前国家投入经费11.04亿元,已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的248个项目点,筛查总人数达到314万人,高危对象干预管理总人数超过68万人。由于该项目覆盖全国,地域差异大,涵盖近56个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全国心血管疾病的百万人群前瞻队列已成为全球之首,被美国NIH转化医学中心主任誉为“全球精准医学研究的最佳资源平台,是中国的方案,世界的平台,十分令人振奋!”。该项目将成为我国未来原创性心血管药物靶点发现及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国家战略资源。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提高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2017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委托该院成立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围绕“五统一”要求,即统一基层高血压指南、统一指南培训与考核、统一基层高血压质量考评体系、统一绩效考核、统一开展民众宣教,开展相关工作。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并在2017年11月正式发布并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积极开展《指南》的线上、线下培训和考核,截至目前:全国线上培训覆盖31个省、354个市、3002个区县、3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3万名基层医生,培训前平均分69分,培训后平均分90分。在线平台患者管理人数857万人、患教信息发送量1907万次;全国线下培训举办“雄鹰计划”培训班18期、累计培训1100名基层医生骨干,“群雁计划”培训会已举办38期、培训基层医生4700名。另外《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质量考评手册》撰写、宣教工作也正在逐步推进中。

    4. 打造了全国性心血管疾病资讯平台

    自2004年成立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以来,阜外医院打造了一个全国性心血管疾病资讯平台,编辑出版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2016年》,该报告立足于国家代表性和权威性,已形成广泛影响力。制定了《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1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社区疾病管理教程》;2013年制定和推广了《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2015年启动修订《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国家级行业规范文件《心脏性猝死的标准》与编制循环系统33个疾病临床路径;2016年修订了《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指南》。

    (四)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大人才观”理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心血管专业人才,是国家心血管防治领域的人才培养摇篮

    1. 教学资源的国家队平台

    阜外医院始终以成为行业内精英医院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国家级心血管病专家为己任,致力于心血管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医院现覆盖理学、医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2个。医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82名、硕士生导师94名;育有全国优秀教师陈在嘉,院校教学名师胡盛寿、顾东风,院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十余名德艺双馨的医学教育工作者。

    2. 层出不穷的人才

    阜外医院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造就了一代中国心血管领域大师级人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家,为我国心血管专业领域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院内先后培养了6位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英恺、顾东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朱晓东、高润霖、胡盛寿,21名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名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人选,1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荐计划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近十年,面向国内外招聘了心内科、内分泌疾病、血脂异常、心肺运动、血栓性疾病、个体化治疗、分子诊断、血管外科、高血压、泌尿外科等多位“出类拔萃”的学科带头人,为医院向国家级医学中心转变夯实了基石。

    向院外输送大量的心血管病领域专业人才。1970-2017年中,60%全国心脏中心的主任在阜外医院进修学习过,医院共输出约500名心血管病专业技术骨干,为全国40余家心脏中心输送了心脏外科主任。作为一所临床教学医院及中华护理学会、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承担了北京高等护理学校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以及中华护理学会与北京护理学会专科护士认证的培训工作,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护士近500人。自1977年恢复招生起,医院共培养105名博士后、1044名博士、1061名硕士及14375名进修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医院还接收了来自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家的医务工作者来院学习,不断加强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扩大我国在世界心血管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

    目前,为更好地培养心血管优秀后备人才,积极探索心血管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医院推出了“3+X”优才计划,面向全国公开招录和培养优秀心血管专业住院医师。

    3. 心血管技术协作网络的建立

    阜外医院完成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近代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建立了心血管技术培训网络。1982年创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技术协作培训中心”,1988年更名为“中国心血管技术协作培训中心”。自2009年起,阜外医院在全国科学布局,构建分级管理与培训体系,推广适宜有效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先后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3家医院合作成立心血管技术培训网络,极大提高了区域辐射能力和全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技术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心血管病患者的就医需求。

    4. 开展心血管病专业质控工作

    为加强心血管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实现我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改进,2017年11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委托,承担国家级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控制工作,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专业质控中心。至今已吸纳全国200余位心血管病专家,组成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7个专家工作组。协同制定心血管病专业10个病种/技术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国家心血管病质控网络平台(www.nccqi.org.cn),探索心血管病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工作,分析和报告全国心血管专业质量现状,编写《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心血管病专业部分。形成集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心力衰竭、心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影像为一体的全国心血管病质控体系。以实现全国心血管疾病诊疗及预防的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作为工作目标,为建设健康中国助力。

    5. 委省共建项目

    2013年起,医院承担了“云南项目”、“河南项目”两个委省共建项目,进一步拓展未来发展空间,推进“阜外”品牌资源在国内的伸展,把国内最优质的心血管病诊疗资源带到各省市甚至周边国家。2017年9月15日,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正式运营。2017年12月16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正式开诊运营。

    三、医院获得的社会荣誉

    医院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首都卫生系统双十佳人民满意医院、首都卫生系统文明单位标兵、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培育出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工作先进个人、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中国好医生、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一大批“阜外”精英,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对44家委预算管理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中,阜外医院连续三年位列第一,充分肯定医院经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阜外人在六任院领导的带领下,传承“听党指挥守纪律”的军队优良传统和“治学严谨”的协和精神,形成了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的“创新精神”和协作包容、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这一阜外家风,推动了医院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洪流中独占鳌头,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优势,在心血管临床、科研、防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创造了在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诸多第一,促进了我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阜外”品牌的盛誉。

  • 4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西城区新街口东街31号
    收录医生 446     评价 0     [复旦排名]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第68名     评级 5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家王府花园式医院。
    这里曾是元代大运河终点上樯帆林立的码头——“积水潭港”,也是清朝延续了二百多年的“棍贝子府”。
    1956年1月28日,昔日的王府旧址,诞生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坐拥一泓碧水的积水潭,已发展成为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7年有职工3000多人。床位1500张,其中新街口院区1000张,回龙观院区500张。
    北京积水潭医院以显著的医疗特色和医、教、研、防综合实力成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医院设有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北京市烧伤研究所、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全国计算机辅助外科学会和计算机辅助外科研究和应用中心也设在该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历次国家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成批伤救治中,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温家宝总理熟悉而肯定地说:“积水潭医院骨科是最强的!”
    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医院承办骨科和烧伤科进修班,截至到2014年已培养进修医生5000多人,他们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2001年,我国第一个“骨科培训中心”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2007年12月,中国第一个分子骨科实验室投入使用;2008年,亚洲**的数字化手术室接待患者;2008年9月,经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与香港骨科医学院联合认证的中国大陆首家积水潭骨科专科医师培训中心成立。2016年,年手术量达到5万多例,居同等规模医院的亚洲之最,其中骨科手术突破4万例,居世界第一。
    2013年1月28日,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正式建成。院区有内科、普外科、心外科、泌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五官科、康复科、感染疾病科、内镜中心、中医科、ICU、CCU、RICU、EICU、数字化手术室等临床科室和放射科、检验科、血库等医技科室。
    放射科配置了国内先进的核磁、CT、血管造影机、乳腺机等。有16间手术室,其中6间是数字化手术室,实现与新街口院区和国、内外的远程视频互动。门诊楼所有诊室全部是医生与患者“一对一”的独立空间。病人通道与医护通道分开。院区设计突出科学与人文。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原主任委员、脊柱外科教授田伟院长率领骨科专业团队,联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企联合攻关十年,提出了计算机辅助脊柱外科微创手术(CAMISS)的理念,创建了以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天玑”智能骨科导航手术体系。该系统拥有完全自主产权,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产品,是国际上**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颈椎、胸椎、腰椎、骶椎)、骨盆及四肢骨科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误差不到1毫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年在全国“十二五”科技成果展上被评为“十三项标志性成果”之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和肯定。
    田伟院长作为国内外医学领域知名的骨科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全院职工坚持医改方针和“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践行“以人为本,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学院型医院”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著名、区域优势”的战略目标,医院正在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断地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周边停车场
    新华百货停车场(积水潭桥西南角)、积水潭桥下停车场及新街口东街两侧停车位
    银行
    医院门急诊均有北京银行ATM取款机
    北京银行新街口支行: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119号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新街口支行:棉花胡同52号
    超市
    医院急诊楼对面设有超市
    新华百货(积水潭桥西南角)
  • 5 北京宣武医院
    北京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
    收录医生 914     评价 0         评级 5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患为主要特色,承担着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本院在以医院综合实力为主体,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特色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下,各学科稳步发展。神经科学各分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曾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神经外科及北京脑血管病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参加单位;功能神经外科与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心被国际权威机构命名为“卓越成就临床中心”,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团队;北京市神经内科会诊中心被誉为国内“终极诊断机构”;神经介入、神经病理、神经康复、神经医学影像、神经药理、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电生理、基因与细胞诊断、血管超声诊断等学科齐头并进,凝聚成为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地位、令海内外瞩目的神经科学集群。血管外科由我国血管外科学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汪忠镐教授和院长张建教授领衔,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军团队之一。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6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3个。
    设立在本院的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和北京市老年保健及疾病防治中心,担负着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龙头和执行管理职能使命。已构建成为集管理、服务、医疗、科研、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在国内独具特色的老年医学体系,成为对内起示范作用、对外是交流窗口的老年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特色品牌。2016年本院获评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围绕老年重大慢性疾病防控、老年共病防治及老年综合健康评估等关键问题,整合全国资源,开展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促进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向临床防治的转化和推广,提升我国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
    本院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正在扩建面积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59张,扩建后将增加480张,年门急诊量达29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5万余人次。
    本院拥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60余名,包括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享有政府特贴的突出贡献专家。设有31个中西医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拥有脑磁图、西门子双源CT(Force)、西门子双源CT(Flash)、GE宝石能谱CT、PET-CT、SPECT-CT、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移动式术中放疗系统、双C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高档精密诊疗与科研设备,以及设施完善的数字手术室和杂交手术室。
    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7个,包括神经变性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互联网医疗救治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所及中西医结合老年疾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中美神经科学联合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所、脑血管病研究所、血管外科研究所、疼痛生物医学研究所、低氧医学研究所等机构。 “十二五”期间,共获得科研立项46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49项,省部级课题116项,局级课题181项。获批经费32724.11万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院共发表国内统计源文章3902篇,SCI文章788篇,临床科研的投入和产出稳步增加。
    本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人才培养基地-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普通外科学系、皮肤与性病学系、老年医学系和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二系的系主任单位,拥有博士点20个,硕士点16个。诸多国家级及北京市级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基地、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基地、考试中心也设在本院。
    本院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以及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瑞典、瑞士、韩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医学研究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宣武医院全体员工愿秉承“守正创新,知行合一”的理念,肩负起新时期首都医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主力军的重任,不忘初心、只争朝夕,努力打造健康安全、转化创新、智慧便捷、管理高效、人文教育型医院,为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民满意的学院型医院和现代化医学中心” 而奋斗。
  • 6 北京友谊医院
    北京友谊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收录医生 668     评价 0         评级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始建于1952年,原名为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党和政府建立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建院初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医院亲笔题词。毛泽东主席特别题词“减少人民的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1957年3月,苏联政府将医院正式移交我国政府,周恩来总理来院参加了移交仪式。1970年,周总理亲自为医院命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为一体的北京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院设有西城院区和通州院区,其中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通州院区位于城市副中心。

    北京友谊医院建设规模31.07万平方米,其中西城院区建设规模19.4万平方米,通州院区一期建设规模11.13万平方米。医院现有职工440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150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23人,国家级和北京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及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84人。目前两院区共开放床位2300张,年门诊量336万人次,年出院患者9.3万人次。北京友谊医院是北京市首批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疗机构,可实现住院患者全国异地医保持卡结算,也是全国最早承担干部保健及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

    医院综合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共有临床医技科室54个。消化和泌尿系统疾病诊治,肝、肾移植,肾内血液净化,热带病和寄生虫诊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是医院的专业特色。2014年10月,医院获批成为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18年牵头成立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消化内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

    近年来,医院的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科架构日臻完善,支撑平台不断强化,综合优势逐渐凸显。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博士点27个,硕士点31个,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7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4个,“扬帆”重点专业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研究所4个,医学转化中心1个,还拥有支撑临床研究发展的国际标准化临床研究质控平台、ISO9001认证生物样本库和多中心互认医学伦理平台与研究型病房。医院与海外院校长期保持学术交流合作,接待国外专家学者短期交流以及留学生来院参观见习。自2005年起,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已资助北京市14批次共231名中青年科技人才出国前往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谊医院作为全国和北京市医药卫生改革综合试点单位,率先实现“两个分开、三个机制”的改革试点。2016年4月,受北京市政府和平谷区卫计委的委托,北京友谊医院对平谷区医院以“区办市管”为模式进行管理。2019年7月,北京友谊医院顺义院区主体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同年12月,通州院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医院先后于2017年4月8日和2019年6月15日启动了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坚持“医疗改革与提升医疗技术质量相结合,与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相结合”。

    多年来,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在推进医疗改革、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创新驱动发展、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大胆改革,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整体社会评价在全市及全国医院中名列前茅。在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评价等级A+,北京友谊医院在参评的全国2398家公立医院中排名第19。在北京市医疗服务能力管理综合排名和北京市属三甲医院绩效考核中,北京友谊医院连续多年位居前三甲,医院消化内科、普外科在全市重点专科排名中位列第一。医院曾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曾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多次被授予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

    建院以来,北京友谊医院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在市委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和市医院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医院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弘扬“仁爱博精”的院训精神,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努力实现患者信任,职工幸福,医院发展,党和政府放心。未来,医院将以国家消化学科群为战略学科,整合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传统特色学科、有发展潜能的优势学科,发挥医院综合实力,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国家级医学中心,形成职工共同追求的友谊梦,为首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6号
    收录医生 195     评价 0         评级 5
    医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6号,占地59亩,展开床位1100张,展开科室55个。医院现为第二、三、四军医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北京师范大学医学研究院;是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医学院等7所院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医院拥有博士88人,硕士16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129名,专业技术三级专家2名,第九届全军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名,常务委员、委员61名。医院拥有全军医学专科和专病中心5个(全军肝胆胃肠病专科中心、全军肛肠病专病中心,全军核辐射损伤医学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全军心理卫生指导中心),火箭军医学专科和专病中心10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医院拥有PET-CT、3.0T核磁、达芬奇机器人等大型医疗设备48台件,总价值5.2亿元。近两年,医院获军队科技进步、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积极培育特色优质技术,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肝胆胰外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以及肛肠病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在军内外优势较为突出。2003年,医院被评为“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2008年、2011年医院两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2003年,李淑君获“南丁格尔”奖。
  • 8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北京协和医院西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
    收录医生 176     评价 0         评级 5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最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十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99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近百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疗服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精细管理体系、开放协作体系、党建文化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5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博士点22个、硕士点29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培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9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年手术量53852人次、年出院病人11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机关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 9 解放军第305医院
    解放军第305医院
    三级甲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甲十三号
    收录医生 82     评价 0         评级 5

    三〇五医院成立于1969年,历经40多年的发展,这座有着优良传统和辉煌历史的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全军老年病中心、全军冠心病诊治中心,总参心血管内科中心,总参脑血管专病中心,总参医学实验研究中心,中直机关体检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和解放军第三、第四军医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北京市首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医院地处北京市中心城区,毗邻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典雅别致的仿古建筑群与北海公园的湖光山色相互辉映,享有“花园医院”的美誉。

    医院开设床位500张,学科设置涉及40个临床专业。医院拥有各类设备3000余台件,设备总价值2.5亿元,包括PET-CT 、核磁共振、CT 、EC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数字乳腺机、数字胃肠机、彩超和大生化全自动检验流水线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我院是“全军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全军老年病中心着重针对老年多发病防治组织攻关研究,在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肿瘤、肾病、骨病等专业已形成技术特色。特别是晚期肿瘤介入治疗、脑卒中单元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军冠心病诊治中心擅长心血管危重病人及疑难病人的救治,对严重心律失常和急、慢性心衰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几年完成各类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万余例,包括冠心病支架植入、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房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肺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等,成功率达到 99.6%;是“全军心血管介入教学示范基地”,近年来医院共获得军队、北京市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百余项。

    全院秉承“重德唯实、尚勤求精”的理念,始终把“一切为了患者,让患者满意”作为工作标准,医院管理科学规范,不断改善医院的硬件基础,坚持以提升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为重点,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建设进入了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轨道。医院把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作为孜孜追求的目标,把不断提高患者满意率、努力满足患者就医需要作为不懈追求的标准,并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授予“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绿化美化先进单位”。

  • 1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
    三级丙等 医保 综合医院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4号楼
    收录医生 117     评价 0         评级 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拥有妇科内镜、心血管疾病防治、危重症医学(ICU)、全科医学服务等特色学科的三级综合医院,2000年被北京市卫计委确定为区域医疗中心,2016年被北京市卫计委确定为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单位。2018年西城区卫生计生委确定该院建设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中心、及区域远程医疗4个区域诊疗中心。

    医院总建筑面积10.65万平方米,设有临床科室38个、医技科室15个,编制床位710张。

    全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375人,其中高级职称206人;拥有博士、硕士导师35人;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有硕士、博士生培养点19个。

    是集医、教、研、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

    目前,医院重点学科有妇产科学、心血管病学、危重症医学、全科医学,其中,宫腔镜中心(含夏恩兰教授的早孕并发症专家团队、李天照教授的复发性流产专家团队)是国际宫腔镜诊治中心(亚洲分中心),全国第一批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全科医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同时也是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硕士培养点。

    该院拥有8个诊疗中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区域病理中心、区域放射影像中心、区域远程医疗中心、心力衰竭诊疗中心、康复中心、全科医学健康管理中心、急诊急救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

专家推荐

  • 北京协和医院

    陈民钧

    擅长: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方面的检验

    陈民钧,女,临床检验研究员,教授(已退休),1933年出生,长沙市人,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

  • 北京协和医院

    朱珠 药师

    擅长:1.在北京协和医院帕金森病多科团队门诊,侧重帕金森患者的用药评估与患者教育。2.常用吸入治疗装置的使用辅导。3.海外购药的识别与服用管理。

    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教授,执业药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

  • 北京协和医院

    陆相云 主管护师

    擅长:危重症及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咨询问题包括:尿路造口及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康复、压力性损伤(压疮)及失禁护理相关问题。

    主管护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一病房护士长,ICU专科护士和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亚洲男科协会护

  • 北京协和医院

    茅枫 副主任医师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擅长乳腺疾病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 简历:199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

  • 北京协和医院

    关竞红 主治医师

    擅长: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治

    关竞红,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擅长乳腺常见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