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胆道蛔虫病 )

别名:
蛔厥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0%
多发人群:
多见于6~8岁学龄儿童、农民...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上腹部疼痛 恶心 寒战 指甲类似云母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胆道蛔虫病有哪些症状?

胆道蛔虫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

  胆道蛔虫症多发于儿童和青壮年,女性较多见。大多数病人有肠道蛔虫症、吐虫或排虫史。部分病人有过近期驱虫治疗。

1、腹痛

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位于剑突下的中上腹,呈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患者辗转反侧、坐卧不安、大汗淋漓,病人常采取弯腰屈膝体位,以手按腹,两手呈欲将衣衫撕破之势,呻吟不止。一般疼痛持续数分钟或10余分钟后缓解,这是虫体退出或整个虫体进入胆管或暂时安静不扭动之故。发作过后缓解期病人可毫无症状如同常人或轻度右上腹隐痛。这种发作时剧痛难忍和间歇期如同常人的明显差别,是本病的特点之一。腹部绞痛的同时,常伴恶心、呕吐、或干呕,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和胆汁,约1/3病人吐出蛔虫,后者对本病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部分病例整个虫体进入胆管亦可无痛。

  2.无或仅轻度黄疸

是本病的另一特点。因为虫体圆滑活动,不易完全堵塞胆道。若后期继发感染及炎症引起胆管梗阻可伴有明显黄疸,这见于20%病例。

  3.寒战、发热

多发生于发病24h后伴胆道感染者。

  4.腹部体征

 本病早期剑突下或右上腹仅有轻微固定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严重的症状、轻微的体征是本病的又一特点。皮肤巩膜可有轻度黄染,如压痛范围扩大,需警惕出现并发症之可能。

  二、诊断

  诊断依据为:

  1.右上腹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尤其伴有“钻顶痛”,缓解期如常人者。

  2.腹部剧痛时伴恶心、呕吐,少数病人有吐蛔虫或便蛔虫史。

  3.症状重体征轻,仅在剑突下和右季肋部压痛。

  4.超声检查可见胆管扩张,内有线条状游动的虫体。

  5.ERCP示胆道内蛔虫,或内镜直视下见十二指肠乳头有蛔虫嵌顿。

相关推荐

胆道蛔虫病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胆道蛔虫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