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

别名:
霍奇金病,何杰金病,淋巴网状细胞肉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40%
多发人群:
15~34岁为高峰男性多于女性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疱疹 血小板减少 淋巴结肿大 皮肤搔痒 淋巴液流出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霍奇金淋巴瘤有哪些症状?

  霍奇金淋巴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1.淋巴结肿大是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90%患者以淋巴结肿大就诊,约70%表现颈部淋巴结肿大,50%具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呈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淋巴结肿大可以压迫邻近器官组织造成功能障碍和相应临床表现。如一侧肢体水肿、胸腹水、少尿等。

  2.淋巴结外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

霍奇金淋巴瘤原发淋巴结外器官或组织的少见(<10%),原发结外或病变晚期累及淋巴结外器官可造成相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常见部位是小肠、胃和咽淋巴环。可累及神经系统造成截瘫、累及骨骼出现病理性骨折,可侵犯骨髓、乳腺、甲状腺等。

  3.全身症状在55%患者初诊时可以出现,

20%~30%患者表现发热、盗汗、消瘦。发热可为低热,1/6的患者出现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 热),特点为数日内体温逐渐升高,达到38~40℃,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经过10天或更长时间的间歇期,体温又复上升,周而复始,并且逐渐缩短间歇期。此外可有瘙痒、乏力、饮酒后淋巴结疼痛等。

  4.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临床表现: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占HL的4%~5%。发病中位年龄为35岁,男性多见,男女之比3∶1。病变通常累及周围淋巴结,初诊时多为早期局限性病变,约80%属Ⅰ、Ⅱ期。自然病程缓慢,预后好。治疗完全缓解率可达90%,10 年生存率约90%。但晚期(Ⅲ、Ⅳ期)患者预后差。富于淋巴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约占6%,平均年龄较大,男性多见。临床特征介于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之间,常表现为早期限局性病变,罕见巨块病灶、纵隔病变及B症状,预后较好,但生存率较NLPHL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结节硬化型在发达国家最常见,占60%~80%。多见于年轻成人及青少年,女性略多。常表现纵隔及隔上其他部位淋巴结病变。预后较好。混合细胞型在欧美国家占 15%~30%。不同年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腹腔淋巴结及脾病变更常见,就诊时约半数患者已处晚期(Ⅲ、Ⅳ期),预后较差。淋巴细胞消减型少见,约1%。多见于老年人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常累及腹腔淋巴结、脾、肝和骨髓,诊断时通常已广泛播散,易发生血行播散。常伴全身症状,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

  二、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的确诊主要依赖病变组织的病理检查,因此病变淋巴结手术活检或深部组织的粗针穿刺活检尤为重要。在病理诊断后要根据全身症状、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定病变范围,明确临床分期。准确的分期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关推荐

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医生

更多>

  • 刘澎,主任医师
    刘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擅长各类血液病,特别是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了干细胞新移植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这些技术的开展为相关疾病患者改善疗效、延长生存提供了有效手段。

  • 徐建民,主任医师
    徐建民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 顾静文,
    顾静文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各种贫血和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陈字,副主任医师
    陈字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血液科

    擅长疾病: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包括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 梁晓华,主任医师
    梁晓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肿瘤科

    擅长疾病:消化道肿瘤、呼吸道肿瘤、血液病、淋巴瘤、盆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化疗及综合治疗

霍奇金淋巴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