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 )

别名:
膜性肾病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40-50%(多以控制蛋白尿治疗为主)
多发人群:
成年人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水肿 全身持续性水肿 尿渗透压下降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膜性肾小球肾炎有哪些症状?

  膜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部分病人诊断时已超过3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发病年龄高峰为30~40岁和50~60岁两个年龄段。膜性肾病大多缓慢起病,一般无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少数病人呈无症状性蛋白尿,多数病人(70%~80%)有大量蛋白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MN潜伏期一般为几周至几个月,其间肾小球上皮下沉积物逐步形成,但尿蛋白排泄量增多尚未达到足以形成临床症状、引起病人注意的程度。80%的病人以水肿为首发症状,20%因蛋白尿就诊。特发性膜性肾病尿蛋白排出量通常为每天5~10g,亦可高达20g/d,多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蛋白的量因每天蛋白质摄入、体位、活动量、肾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而波动很大。一般无肉眼血尿,50%的成人和大多数儿童出现镜下血尿。与许多急性感染后肾炎不同,本病初期多无高血压,但随着疾病发展30%~50%病人出现血压升高。早期肾功能多正常,起病数周至数月因肾小球滤过下降、间质病变等因素可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及尿毒症。本病易合并肾静脉血栓形成,我国发生率可达40%,诱发因素包括血清白蛋白过低(<2.0~2.5g/dl)、强力过度利尿、长期卧床等。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通常血清C3、C4和其他补体成分水平正常且无循环免疫复合物。在MN活动期,尿中C5b-9颗明显升高。为排除继发病因,需要进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狼疮性肾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病和肿瘤指标等免疫学的检测。

  MN患者起病隐匿,常表现为典型的肾病综合征,可伴有高血压或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少见;蛋白尿选择性低,尿C3、C5b-9增高,血C3一般正常;病情常维持多年不变,部分可自然缓解。根据上述的临床特点,可对MN进行诊断,但最后的确诊尚须肾活检。

  二、诊断

  本病需与肾病综合征的其他病理类型及继发性MN如SLE等相鉴别。在MN中,近2/3为原发,其余1/3为继发。有许多抗原可以引起MN的发生。在狼疮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中,除了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增生;而原发MN基本上看不到细胞的增生,且肾移植后不易复发。儿童MN要高度怀疑和排除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特别是乙肝相关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老年MN要警惕肿瘤的存在;有报道老年MN患者40%为恶性肿瘤所致,而在恶性肿瘤的成人患者中,约10%出现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有15%的实体瘤与MN相关,而1.5%的MN患者有恶性肿瘤的表现。

  据统计,除原发MN外,MN中10%~20%是狼疮肾,1%~3%为金制剂所致,7%是使用青霉胺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有与乙肝密切相关的MN。继发性MN一般具有其原发病的临床特点,除临床特点外,原发与继发MN仅凭肾活检较难区别,故应结合临床特点、实验检查、病理检查及试验性治疗等协助诊断。

相关推荐

膜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医生

更多>

  • 马杰,主治医师
    马杰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擅长疾病: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

  • 毕增祺,主任医师
    毕增祺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擅长疾病:各种肾脏病的诊治。

  • 郑法雷,主任医师
    郑法雷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擅长疾病:主治急慢性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功损害及并发症、肾小管间质肾病、药物性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肾小球病变等。

  • 李雪梅,主任医师
    李雪梅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擅长疾病:各种肾小球与肾小管间质疾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对疑难危重急性肾衰有较多的诊治经验。

  • 李学旺,主任医师
    李学旺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肾内科

    擅长疾病:各种原发和继发肾小球疾病和血液净化技术。特别是狼疮性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的诊治。

膜性肾小球肾炎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