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结石性胆囊炎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82%
多发人群:
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0~50 岁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腹胀 嗳气 右上腹痛 反酸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结石性胆囊炎应该如何预防?

  一、预防:

  1.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我们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据研究,蛋白质摄入量的长期不足,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有关。因此,保证饮食中有足够的蛋白质,就会有助于预防胆色素结石的发生。

  2.有规律的进食是预防结石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粘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达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3.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搞好环境卫生等,是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因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也很有帮助。

  4.普遍预防:初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结石形成。饮食改变和结石形成、诱发结石的类型(胆固醇结石或胆色素结石)以及结石溶解有关。结石的发生既有遗传因素 又有环境因素,前者较难改变,而后者则能够调整。胆固醇结石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热量和脂肪摄入高,胆石病发病率增加;摄入少则结石发病减 少。根据流行病学和成石机制研究,推荐下列预防措施。

  ①预防胆固醇过饱和胆汁:肥胖者体内胆固醇过多,胆汁排出多。另一方面,肥胖患者应用种种方法减重,消耗体内脂肪组织,其中的胆固醇便排入胆汁,也增加胆汁胆固醇量。因此避免肥胖有积极意义。

  ②增加摄入钙和纤维素:DCA增加胆汁胆固醇分泌,抑制胆汁酸合成限速酶的活性,诱导成核加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分析400多例胆石患者,发现血清DCA含量明显大于正常人。钙和纤维素高的食物可以降低DCA,预防胆石形成。

  ③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减少不但可降低胆汁胆固醇含量,还使胆汁成核活性降低。

  ④定期进餐和增加运动:最近在动物模型中每天用脂类和蛋白质混合物或外源性缩胆囊肽(CCK)刺激胆囊排空,预防胆汁淤滞,明显减少了胆石发生。推荐按时 进餐,避免两餐间歇过长,减少胆汁酸肠肝循环的阻断时间。当肝脏分泌胆汁酸时,胆汁泡中胆固醇/磷脂的比值降低。建议三餐之后在临睡前增加一次小餐,缩短 一夜的空腹时间。经常排空胆囊,不但促使胆汁酸的循环,还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这种饮食方式可能增加了热卡的摄入,有导致肥胖的危险,因此要增加 体力活动,促使能量消耗。

   5.高危人群的预防:

  除了对一般人群进行初级预防以外,还要选择性地对部分即将形成结石的高危人群进行重点预防。结石高危人群是指具有形成胆石危险因素的人。流行病学指出,年龄增加、女性、多产妇、有印第安遗传基因的人种、高脂血症等都是危险因素。

相关推荐

结石性胆囊炎相关医生

更多>

  • 杨晓波,住院医师
    杨晓波 住院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肝胆外科

    擅长疾病:肝胆系统良恶性疾病诊断与外科治疗、微创治疗。

  • 杨志英,主任医师
    杨志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肝胆外科

    擅长疾病:腹部外科疾病,肝胆胰疾病,肝癌外科治疗,梗阻性黄疸

  • 张磊,住院医师
    张磊 住院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肝胆外科

    擅长疾病:肝胆系统良恶性疾病临床诊疗与外科治疗。

  • 万雪帅,住院医师
    万雪帅 住院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肝胆外科

    擅长疾病:

  • 冯贤松,主任医师
    冯贤松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肝胆外科

    擅长疾病: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及个体化分流断流术;肝癌规范化微创化治疗及综合治疗;肝门胆管肿瘤、肝内胆管细胞性肿瘤、胆囊肿瘤、中下段胆管肿瘤手术与综合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胆道损伤、胆道结石、复杂胆道手术及多次胆道手术;各类疝无张力修补及复发疝修补术;普外科各种疑难杂症(复杂切口疝,腹壁瘘管窦道)等。

结石性胆囊炎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