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泌素瘤(胃泌素瘤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0%
多发人群:
30~50岁之间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食管溃疡 食管反流症状 肝功能衰竭 高促胃泌素血症 肝转移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胃泌素瘤就诊?

胃泌素瘤就诊指南针对胃泌素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胃泌素瘤挂什么科室的号?胃泌素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胃泌素瘤要做哪些检查?胃泌素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胃泌素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胃泌素瘤患者就医,解决胃泌素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肝转移、肝功能衰竭、高促胃泌素血症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3天,复诊每次预留1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腹泻缓解后,不适随诊。 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腹痛减轻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 3、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4、有无腹痛、腹泻等伴随症状? 5、大便、睡眠情况。 6、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7、治疗情况如何? 8、有无药物过敏史? 9、家中是否有胃泌素瘤患者? 重点检查项目 1.胃泌素测定 诊断胃泌素瘤的最灵敏和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是测定血清胃泌素浓度。胃泌素瘤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150pg/ml,平均水平接近1000pg/ml。临床上有消化性溃疡症状和高胃酸分泌的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明显增高时(>1000pg/ml),胃泌素瘤的诊断即可成立。 2.X线钡餐检查 放射影像异常对诊断胃泌素瘤有一定价值,胃皱襞常明显突起且胃内含有大量液体,整个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的黏膜皱襞变厚增宽,十二指肠扩张,小肠襻彼此分开,小肠腔内存在大量液体,造成钡剂不规则絮状沉淀。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一般不能显示胰腺胃泌素瘤,但常可发现突出于十二指肠壁的肿瘤。 3.激发试验 (1)促胰液素激发试验 是判断胃泌素瘤患者最有价值的刺激试验。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后,超过95%的胃泌素瘤出现阳性反应,本试验的假阳性罕见。 (2)钙剂激发试验 80%的胃泌素瘤患者在输注钙剂后表现胃泌素释放增多,且多数胃泌素瘤患者浓度增加显著(增加量>400pg/L),最高胃泌素浓度通常在注射初始就达到。钙剂激发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较促胰液素激发试验差。若胃泌素瘤患者对促胰液素激发试验无阳性反应,一般也不会对钙剂激发试验发生反应。 (3)标准餐刺激试验 标准餐包括1片面包、200ml牛奶、1个煮蛋、50g奶酪(包括20g脂肪,30g蛋白质,25g糖类),摄食前15分钟、0分钟以及摄食后每隔1分钟分别抽血测定胃泌素值,直至摄食后90分钟。上述检查应在开始任何激发试验(如促胰液素激发实验)之前完成。如果高胃泌素血症系由胃酸缺乏或胃酸过少引起,则没有必要做胃泌素瘤的进一步检查。 诊断标准 以下情况可以高度提示胃泌素瘤的诊断:十二指肠第一段远端的溃疡;上消化道多发性溃疡;通常的溃疡治疗无效;溃疡手术后迅速复发;患者有消化性溃疡并腹泻或难以解释原因的腹泻;患者有典型的消化性溃疡家族史;患者有甲状旁腺或垂体肿瘤的病史或相关家族史;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泌尿系统结石;无服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病史的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消化性溃疡;伴高胃酸分泌或高促胃泌素血症或二者具备。

相关推荐

胃泌素瘤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胃泌素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