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疮疡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9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溃疡 疖肿 蹒跚步态 骨增粗 颈部瘰疬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疮疡鉴别?

疮疡鉴别诊断

  (一)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人身的气血是相辅而行的,是循经脉以内循环全身不息,它有内养脏腑、外营肌肤,具有维持生命,抵御外邪的作用。当气血循环作用被破坏,则气血运行失常,就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阻于肌肉、或留于筋骨而发生疮疡,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由此可见,不论人体内部或外部气血凝滞,都可使人体发生疮疡;诸如痈、疽、疔、疖、流痰、流注、肿块等证的发生,都与气血凝滞的病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人体气血旺盛时,卫外能力强盛,肌肤外邪不易侵入,即使发为疮疡,也容易消散;如属脓肿,成脓期也易使毒势局限,破溃后也容易生肌敛口。但如气血虚弱者,卫外能力薄弱,肌肤就容易受各种外邪所侵袭,发生各类疮疡疾病。得病后气虚者阳气不能外达于表,局部抵抗能力低,毒势就不易局限,血虚者则难以濡养肌肉,溃后腐肉难脱,亦难以生肌敛口。

  (二)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人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机体,疮疡疾病虽多数是发生于体表的某些局部,但与脏腑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发生各种疮疡疾病,如《灵枢•脉度》说:“六腑不和则留为痈”。《华氏中藏经》也提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者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这就明确地指出疮疡疾病虽生于外,而其根源却与脏腑有关。

  一般还认为,疮疡病人脏腑所处的状况不同,疮疡病情的深浅也有所不同。例如属于六腑不和而产生的疮疡,多在浅表、多属阳证,病情较轻,较易治疗;如由于五脏已伤所表现的疮疡,病变多在筋骨或称为阴毒疮疡,多属阴证,比较难治。在治疗上,如是腑证疮疡,可攻可泻;但如是脏证疮疡,宜补宜温。把疮疡分为腑证和脏证是为了准确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但临证上腑证与脏证是互相影响和互相转变的;今天被认为是腑证疮疡,明天可能转变为脏证疮疡,故

  医者必须随时审察,在诊断治疗上随机应变。例如以痈疽为例,《灵枢•痈疽》就对腑证转为脏证给以描述。它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日痈”。“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日疽”。由此可见,痈证病在初期,五脏未伤,属腑证,但如治疗失当,则热气下陷,内连五脏,则为脏证,成为疽证,则难治矣。因此治疗疮疡必须掌握脏腑、阴阳。在腑证、阳证阶段,宜设法勿令其内陷于脏,成为阴证;即使是已属脏证、阴证,也宜设法使其从脏转腑,从阴转阳,这是我们治疗疮疡疾病的一点经验。

  (三)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与脏腑联系,外通四肢、百骸、五官飞九窍、皮肉、筋脉……等处,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个组织器官的作用。因此,不论何种致病因素引起人体的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都可发生疮疡。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上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可见局部经络阻塞,是疮疡病变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而身体经络那一部分有了阻塞,那一部分就容易发生疮疡,故有按经络部位诊断和治疗的,如人中疔、委中毒等。

相关推荐

疮疡相关医生

更多>

  • 潘明政,副主任医师
    潘明政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其它内科杂病、妇产科疾病和皮肤病等。

  • 田国庆,主任医师
    田国庆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治疗糖尿病、内科杂病及肺癌的中医治疗。

  • 梁晓春,主任医师
    梁晓春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高脂血症、内科杂病及肿瘤辅助治疗。

  • 郭赛珊,主任医师
    郭赛珊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内科疑难杂病、妇科病、睡眠障碍、不孕不育、肿瘤术后及放化疗期间治疗。

  • 钱自奋,主任医师
    钱自奋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擅长疾病:治疗男科疾病及其它内科疑难杂病。

疮疡相关医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