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 )

别名:
颗粒细胞肌母细胞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3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溃疡 多发性结节 单发性坚实性结节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颗粒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到目前为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58%存在DNA复制错误的基因缺陷。

  二、发病机制

  1.卵巢颗粒细胞瘤

  (1)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①大体检查:肿瘤多数为单侧性,双侧性占5%~10%,肿瘤体积差异极大,小者仅在显微镜下发现,大者可充满腹腔,多数为中等大小,平均直径12cm。肿瘤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表面光滑,包膜完整,但有10%~15%可有自发破裂,质地硬、韧或软,可为囊性、实性或两者兼存。肿瘤切面最典型的外观为相当大的多囊性、半实性肿块,囊内液多为水样、血性或胶冻液。切面实性部分为白色、棕色、黄色或灰色,可见灶性出血和坏死。少数肿瘤由大的单房、少房或多房性囊肿组成,内含水样清液,与浆液性囊腺瘤类似。

  ②显微镜下检查:

  A.肿瘤细胞特征:瘤细胞小,呈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胞质少,嗜淡伊红或中性,胞界不清楚。细胞核卵圆或圆形,染色质呈细网状,核中央有具典型特征性的纵沟即核沟,形成咖啡豆样外观,核沟有助于鉴别诊断及诊断。瘤细胞周围无网织纤维包绕。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少,一般小于3/10HPFs。

  B.肿瘤细胞组织排列形态:瘤细胞可排列成多种形式,如微滤泡型、巨滤泡型、小梁型、丝带型、弥漫型等。有的肿瘤以一种形式为主,有的为数种类型混合存在。

  微滤泡型:瘤细胞丰富,排列成巢状或不规则片状,细胞巢周边有排列整齐的一层立方形上皮,巢内可见菊形团样结构,中心含嗜酸性物质和核碎片,为典型的Call-Exner小体,瘤细胞核沟明显。

  巨滤泡型:由数层环形排列的颗粒细胞构成,可形成多数囊腔,与囊状卵泡类似。在构成囊壁的颗粒细胞中,含有大量Call-Exner小体。

  小梁型:瘤细胞排列成一至数层细胞,呈条索状、花带状。瘤细胞索宽窄不一,迂回扭曲分布在结缔组织内。有的瘤细胞核排列与细胞索长轴垂直,呈对极(antipodally)性排列。结缔组织间质可有水肿或玻璃样变。

  丝带型:肿瘤细胞形成的花带状结构窄,排列似波浪状花纹,如丝绸样。肿瘤周围的纤维间质亦很少,呈细丝状夹在肿瘤组织中。

  弥漫型:瘤细胞为多角形或梭形,弥漫分布,排列紧密。纤维结缔组织少,常被称为肉瘤样型。

  ③其他:曾有学者报道颗粒细胞瘤中出现小灶性肝细胞分化,且AFP阳性。Balat等(2001)报道1例患者左卵巢颗粒细胞瘤,右卵巢为成熟囊性畸胎瘤。Robinson等(1999)、Kim等(2001)报道来自盆壁、子宫直肠窝的颗粒细胞瘤。

  ④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性激素:瘤细胞胞质内ER(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

  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阳性。

  上皮细胞膜抗原(EMA):阴性。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抗原(OM-1):阴性。

  这种方法有助于颗粒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幼年型颗粒细胞瘤:1979年由Scully首例报道,现在已被确认为颗粒细胞瘤的特殊亚型。

  ①大体检查:大多数肿瘤为单侧性,双侧性约占2%。肿瘤体积较大,直径3~32cm不等,平均直径12.5cm。多数呈实性或囊、实并存,偶见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肿,囊内含浆液或胶冻状液体,亦可内含血性液。实性区域切面呈灰色、奶黄色或黄色,高度恶性者可见出血、坏死灶。

  ②显微镜下检查:

  A.肿瘤细胞特征:瘤细胞大小、体积较均匀一致。胞质丰富,嗜酸性或呈空泡状。细胞核深染,缺乏成人型颗粒细胞瘤的核纵沟。核分裂较多见,常常超过5/10HPFs。瘤细胞可有一定程度的异形性,其中重度异形性可达10%~15%。细胞黄素化明显。

  B.瘤细胞组织排列形态:肿瘤可形成大小不等的不典型滤泡形态、结节及弥漫成片的实性区域。

  典型形态为实片状瘤细胞中,伴有大小形态不一、边界清楚、圆或不规则形状的滤泡。这些滤泡似正常发育中的卵泡,被覆一至多层颗粒细胞,腔内含嗜伊红或嗜碱性液体,多数黏液卡红染色为阳性。滤泡结构周围为卵泡膜细胞。

  实性区瘤细胞弥漫性或多结节状、小簇状排列,周围间质中有泡膜细胞,这两种细胞亦可混杂。卵泡膜细胞往往发生黄素化。

相关推荐

颗粒细胞瘤相关医生

更多>

  • 王宝玺,主任医师
    王宝玺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皮肤性病,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HPV感染性疾病

  • 晋红中,主任医师
    晋红中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银屑病、皮肤红斑狼疮、皮肌炎、大疱性疾病、血管炎、湿疹等免疫及过敏性疾病;面部美容性疾病;性传播疾病;皮肤病理。

  • 刘跃华,主任医师
    刘跃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大疱病、皮肤血管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免疫性皮肤病,以及皮肤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

  • 孙秋宁,主任医师
    孙秋宁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一、面部美容相关性皮肤病及面部年轻化的微整性治疗:1、面部年轻化的非手术的微整形治疗:肉毒素减轻眉间纹、眼角纹、额纹、矫正咬肌肥大(瘦脸)、腋下及手足多汗症等;透明质酸填充:面部组织缺损及矫正治疗:法令纹、木偶线、苹果肌、眼睑下陷等部位的矫正治疗;2面部美容相关性皮肤病:青春期痤疮、头面部脂溢性皮炎、湿疹、面部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失性皮肤病;3、面部美容相关的护肤指导、咨询;4、面部色素问题(太田痣、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等)的激光及其联合治疗;二、自身免疫及感染性皮肤病,如:局限及系统性硬皮病、细菌及

  • 郑和义,主任医师
    郑和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擅长疾病:湿疣,疱疹,湿疹皮炎,荨麻疹,银屑病等各种常见和疑难皮肤性病。

颗粒细胞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