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翻(子宫内翻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0%
多发人群:
产妇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肚子疼 下腹坠痛 阴道出血 胀感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子宫内翻是怎么回事?

  子宫内翻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子宫内翻多数由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约占50%),但其先决条件必须有子宫壁松弛和子宫颈扩张存在。其促成子宫内翻的因素有:

  1.助产者强拉附着子宫底部的胎盘脐带的结果,此时如脐带坚韧不从胎盘上断裂,加上用力揿压松弛的子宫底就会发生子宫内翻。

  2.脐带过短或缠绕 胎儿娩出过程中过度牵拉脐带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3.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产妇过度衰弱,在产程中因咳嗽或第二产程用力屏气,腹压升高,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4.产妇站立分娩 因胎儿体重对胎盘脐带的牵拉作用而引起子宫内翻。

  5.妊高征时使用硫酸镁使子宫松弛,也会促使子宫内翻;有报道植入性胎盘也会促使子宫内翻。

  二、发病机制

1.子宫壁薄弱,软弱无力,特别是子宫底部薄弱,抵抗各种向宫腔的力的能力差,常见于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双胎妊娠和病理性子宫内翻。

病理性子宫内翻通常是宫底部各种肿瘤通过直接侵犯或慢性压迫破坏周围子宫平滑肌,不断增大的肿瘤对肌壁产生慢性的向宫腔、宫颈甚至阴道的力,导致子宫内翻。

  2.作用在子宫底部的压力或拉力导致子宫底部向宫腔陷入。

  (1)作用在子宫底部的压力不当通常见于胎儿娩出后,子宫处于松弛状态,胎盘尚未剥离,特别是位于宫底部胎盘。助产者用力向阴道方向按压子宫底部,导致子宫内翻。此种情况还见于子宫收缩乏力、宫腔积血,用力按压宫底时,导致子宫内翻。

  (2)作用于子宫底的拉力主要来源于脐带,常见于下述情况:第三产程子宫未收缩,胎盘未剥离,用力牵拉脐带;脐带过短或相对过短(脐绕颈或绕躯干或肢体),子宫未收缩而助娩胎儿;站立分娩或急产胎儿重力作用的牵拉。

  3.子宫底部肌壁薄弱和(或)宫底部接受不恰当的压力或拉力是启动子宫内翻的机制,但部分子宫内翻后,子宫壁的收缩甚至痉挛性收缩是加重和维持导致子宫内翻的机制。

将子宫看成弹力很好的半个篮球,施加一定压力,球壁下陷,去掉外力,自然弹回,恢复原来形状;当压力过大则不能弹回,形成局部凹陷,甚至自行完全迅速翻转,原来内面翻转成外面,外面翻转成内面。子宫内翻后,宫底部呈杯口状,肌肉痉挛,限制翻出肌壁的自然恢复。另外,翻出之肌壁达到宫腔,对子宫腔是一种占位或负荷或刺激,可以刺激子宫进一步收缩产生向下的力,加重翻出之肌壁向子宫颈和阴道移动。

  子宫内翻按发病时间可分为:

①急性子宫内翻:子宫翻出后宫颈尚未缩紧,占75%左右;

②亚急性子宫内翻:子宫翻出后宫颈已缩紧,占15%左右;

③慢性子宫内翻:子宫翻出宫颈回缩已超过4周,子宫在内翻位置已经缩复但仍停留在阴道内,占10%左右。

  按子宫内翻程度可分为:

①不完全子宫内翻:子宫底向下内陷,可接近宫颈口或越过但还存在部分子宫腔;

②完全子宫内翻:子宫底下降于子宫颈外,但还在阴道内;

③子宫内翻脱垂:整个内翻子宫暴露于阴道口外。

相关推荐

子宫内翻相关医生

更多>

  • 牛刚,副主任医师
    牛刚 副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擅长疾病:多年来一直从事妇科临床工作。熟悉妇产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不孕症、妇科腹腔镜、宫腔镜及子宫畸形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 姚书忠,主任医师
    姚书忠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擅长疾病:使用妇科腹腔镜和宫腔镜等微创技术治疗妇科疾病。

  • 沈慧敏,主任医师
    沈慧敏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擅长疾病:妇科腹腔镜、宫腔镜、妇科肿瘤与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治。

  • 梅卓贤,主任医师
    梅卓贤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擅长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妇科肿瘤及女性性传播疾病的诊治

  • 杨国奋,主任医师
    杨国奋 主任医师
    未开通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妇科

    擅长疾病: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熟练腹腔镜、宫腔镜、开腹、阴式等途径的手术操作,尤其在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道炎症、子宫肌瘤、宫颈病变,卵巢囊肿、和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及妇女保健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子宫内翻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