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 )

别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8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胸骨后疼痛 低烧 放射性疼痛 持续性疼痛 食管壁纤维化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药物性食管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药物性食管炎的致病药物种类繁多。抗生素是导致药物性食管炎的最常见药物,其食管损伤常不严重。国外报道一组40例患者服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片剂或胶囊后,食管镜检均发现有食管溃疡,其中胶囊引起的食管溃疡占多数,说明胶囊在食管中比片剂更容易滞留和溶解。服用林可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患者亦可见食管溃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还可引起食管念珠菌感染。

  氯化钾引起的食管病变以溃疡居多,其他可见狭窄、穿孔、出血等。Pemberton报道1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0天的患者,因服用氯化钾缓释片出现食管狭窄,食管镜检查见食管下1/3有溃疡病灶和白色分泌物。McCall亦报道1例左房瘤样扩张导致食管受压的患者由于服用氯化钾缓释片导致食管溃疡,引起食管大出血。心脏扩大可使氯化钾缓释片滞留于食管受压段,通过食管延迟。由于氯化钾对食管黏膜的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食管渗出、出血、溃疡和狭窄,甚至引起穿孔。无论氯化钾缓释片或肠溶氯化钾片,均可引起严重的食管损伤。

  依美溴铵为抗胆碱药而用于治疗尿失禁和夜尿症,一般睡前服用。由于依美溴铵片剂接触水即膨胀崩解,如吞服时不用水或饮水过少,其吸湿性能使其黏附在食管黏膜上,从而引起食管炎症、溃疡和狭窄。英国药典已禁止使用此药。

  普萘洛尔(心得安)、阿普洛尔(心得舒)、铁制剂均能导致食管溃疡。Pannuti用氟尿嘧啶口服治疗17例消化道癌患者,其中5例出现胃烧灼痛、胸骨后压迫感及吞咽困难,3例尸检均发现食管下段有坏死性食管炎。另有报道1例患者,因皮下注射氯化卡巴胆碱引起严重呕吐,以致食管下1/3撕裂、穿孔。大剂量水合氯醛和阿司匹林能刺激食管引起狭窄和溃疡。地高辛、奎尼丁、色甘酸钠、齐多夫定(叠氮胸苷)、氨茶碱、保泰松、吲哚美辛、泼尼松等均可引起食管病变。

  McDonald根据药物致食管损伤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二、发病机制

  药物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常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而且往往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食管疾病和异常,包括食管运动障碍,如运动不协调、痉挛、胡桃夹食管、胃食管反流病等;心房增大、纵隔肿瘤等压迫食管引起食管狭窄;二尖瓣置换术后食管移位等易于导致药物在食管中滞留。

  2.药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溶解度以及与食管黏膜接触时间可影响药物毒性。某些药物或高浓度药物滞留于食管,由于其本身的理化性质可直接腐蚀食管黏膜和溶解黏膜细胞屏障,如四环素、阿司匹林和维生素C等。

  3.某些药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易致胃食管反流,将酸性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损伤,如茶碱、硝酸甘油、烟酸等。

  4.长期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药等可损伤食管黏膜,并可导致食管念珠菌感染等。

  5.服药后立即取卧位患者,或送服药物时饮水太少,甚至不饮水的患者,易造成药物在食管滞留,导致食管病变。

  6.药物剂型、形状和大小与造成食管病变有关。小、重、椭圆形的药片比大、轻、圆形的药片容易吞服。胶囊比片剂更容易引起食管损伤。

相关推荐

药物性食管炎相关医生

更多>

  • 蒋青伟,主治医师
    蒋青伟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胰胆疾病(胰腺和胆管肿瘤、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胆管结石等)、胃肠息肉和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

  • 芦波,主治医师
    芦波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 谭蓓,主治医师
    谭蓓 主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统(胃、肠、肝、胆、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内窥镜胃镜、结肠镜等操作技能。

  • 潘国宗,主任医师
    潘国宗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消化系常见病及疑难病,各种肠病、肠功能紊乱及消化道肿瘤等。

  • 钱家鸣,主任医师
    钱家鸣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消化内科

    擅长疾病: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症等疑难杂症。

药物性食管炎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