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贮积病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 )

别名:
Ⅰ型糖原累积病,Ⅰ型糖原性肝肾大,第Ⅰ型糖原累积病,葡萄糖-6-磷酸酶缺陷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40%
多发人群:
婴幼儿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肌肉萎缩 昏迷 肝脏肿大 智能减退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糖原贮积病Ⅰ型是怎么回事?

  糖原贮积病Ⅰ型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糖原贮积病Ⅰ型系由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所引起。

  二、发病机制

  人体的肝肾肠黏膜中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该酶可促使6-磷酸葡萄糖分解成葡萄糖和磷酸。当此酶缺乏时,肝脏不能将糖原、乳酸、氨基酸分解成葡萄糖造成空腹低血糖。其结果促使脂肪大量动员,肝内合成三酰甘油,致血液中三酰甘油增高,甚至发生脂肪肝。又由于脂肪酸在肝内氧化不全,血液中乳酸升高,血中乳酸不能逆行生成糖原致血中乳酸增加,又因糖旁路代谢增加,致尿酸合成增加,而致血液中尿酸升高。因淀粉-1、6-糖苷酶仍能分解糖原释放葡萄糖,所以糖原的异生作用也比较强。

  糖原贮积病的分类:

  1.0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转移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肿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2.Ⅰ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酮中毒、酸中毒。

  3.Ⅱ型 α-1,4-糖苷酶缺陷。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巨舌,肌无力。

  4.Ⅲ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 →1,4-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先天性肌无力,肌张力减低。

  5.Ⅳ型 多糖-1,4 →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脾大,肝硬化。

  6.Ⅴ型 肌肉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7.Ⅵ型 肝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8.Ⅶ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9.Ⅷ型 磷酸己糖异构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10.Ⅸa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低血糖。

  11.Ⅸb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Ⅹ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肌肉疼痛,无力。

相关推荐

糖原贮积病Ⅰ型相关医生

更多>

  • 李梅,主任医师
    李梅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

  • 夏维波,主任医师
    夏维波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 史轶蘩,主任医师
    史轶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低减,下丘脑垂体疾病。

  • 曾正陪,主任医师
    曾正陪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内分泌性高血压等各种内分泌疾病。

  • 肖新华,主任医师
    肖新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长疾病: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糖原贮积病Ⅰ型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