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婴儿肉毒中毒综合... )

别名:
婴儿肉毒中毒综合症,婴儿型肉毒中毒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70%
多发人群:
婴儿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吞咽困难 反应迟钝 无力 腱反射消失 吸吮反射消失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婴儿肉毒中毒综合...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的病因与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有关,虽然在患病婴儿的血清中未能发现有肉毒杆菌的毒素,但是在患儿粪便中能发现有肉毒杆菌毒素或分离出肉毒杆菌,很可能是婴儿摄入了广泛存在的肉毒杆菌孢子而致病。当前已公认蜂蜜是本病征的重要媒介,故许多学者已竭力反对给1岁以内的婴儿饲喂蜂蜜。

  二、发病机制

  1979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将肉毒中毒分为4型,食物型肉毒中毒、婴儿型肉毒中毒、创伤型肉毒中毒及成人的婴儿型肉毒中毒(infant botulism in adult)。

  1.食物型肉毒中毒 是由于肉毒梭菌外毒素如BAT污染食物,经口入消化道,在胃和小肠内被蛋白溶解酶分解成小分子如Aa、Ab后,吸收进入血流。主要作用于脑神经、运动神经突触和胆碱能神经末梢,Aa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阻止神经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然后进入神经突触膜内,阻止Ca2 诱导的囊泡分泌作用,阻断了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呈现肌肉麻痹。

  2.婴儿型肉毒中毒 发病年龄多小于6个月,报道年龄6天~11个月。其发病机制与上述不同,婴儿食品中测不出肉毒毒素,但患儿粪便中可查到肉毒梭菌及其毒素。这是由于摄入肉毒梭菌后,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被吸收所致。婴儿肠道与成人肠道菌群不同,缺乏肉毒梭菌的抑制菌如类杆菌、乳酸杆菌,食入的肉毒梭菌的芽孢可成为繁殖体而大量繁殖。母乳喂养婴儿占发病者66%~100%,本病多见于母乳喂养婴儿添加辅食后1个月左右。习惯性便秘婴儿的肠道易于发生肉毒梭菌定植。2个月以下并生活在农村、农场的婴儿,当食物被土壤中肉毒梭菌污染时易于发病。食用污染的蜂蜜而发病者占15%,1981年美国儿科学会及CDC建议12个月以下婴儿不要进食蜂蜜。

  3.创伤型肉毒中毒 在皮损处感染肉毒梭菌并产生外毒素,创面局部吸收外毒素后引起中毒。

  4.成人的婴儿型肉毒中毒 当成人肠道手术、胃酸缺乏引起肠道pH值改变、应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等情况下,肠道缺乏肉毒梭菌的抑制菌,食入肉毒梭菌的芽孢后可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外毒素而致病。

  以上4型虽病因及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但临床均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病理变化主要是脑神经核及脊髓前角退行性变。脑及脑膜充血、水肿、有广泛点状出血及小血栓形成等。

相关推荐

婴儿肉毒中毒综合...相关医生

更多>

  • 史冬雷,主任护师
    史冬雷 主任护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急诊急救护理知识;心肺复苏技术指导;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指导急诊就医,按病情分级就诊等);急危重症患者护理;护患沟通。

  • 马遂,主任医师
    马遂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急诊科

    擅长疾病:各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循环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

  • 王丹华,主任医师
    王丹华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早产儿营养、发育评价和早期干预指导,婴幼儿营养、生长发育和心理卫生,新生儿疾病,普通儿内科疾病。

  • 宋红梅,
    宋红梅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儿童疑难病的诊治,包括风湿免疫病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和自身炎症性疾病、肾脏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部分遗传性疾病。

  • 魏珉,主任医师
    魏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内科疾病,特别是肾脏病,风湿免疫病和糖原贮积症、肝豆状核变性、肾小管酸中毒、低磷抗D佝偻病等遗传代谢病。

婴儿肉毒中毒综合...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相关语音

更多>

相关问答

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