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弥散性血管...(新生儿弥散性血管... )

别名:
新生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多发人群:
新生儿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血小板减少 瘀斑 皮肤瘀点 血红蛋白尿 新生儿脐部出血
并发症:
是否医保:
挂号科室:
治疗方法:

  一、检查

  1.血常规

  (1)血片检查仲可见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呈三角形盔形、、扭曲形及红细胞碎片。

  (2)血小板计数:约93%出现血小板减少,呈进行性下降,少于100×109/L(10万/mm3),严重时少于50×109/L(5万/mm3),常较早出现。周围血可见较多新生的、体积较大的血小板。血小板≤30×109/L时,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2.凝血检查

  (1)凝血时间:正常7~12分,高凝期缩短≤6分,低凝期明显延长,>25秒。

  (2)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日龄4天以内≥20秒,5天以内≥15秒可诊断DIC。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 正常37~45秒,>45秒可作为DIC诊断标准。

  (4)纤维蛋白原降低新生儿<150mg/dl(正常200~400 mg/dl)。

  (51)D-二聚体增多(凝血酶生成后,激活因子ⅩⅢ,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X、Y、D、E碎片,其中两个D碎片形成D-二聚体),敏感性达93%.目前国际上已 将此项检查列为诊断DIC的关键性检测项目。高于正常4倍以上可诊断。

  (6)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60%.正常活动度为80~120%,或200~300mg/L

  3.纤溶检查

  (1)血浆凝血酶时间(TT)延长,新生儿正常为19~44秒,比对照>3秒有意义。

  (2)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 24小时后阳性有意义,但阴性不除外DIC.

  (3)血清FDP增高(>20μg/ml)

  (4)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

  此外,近年来也用几项新的实验指标,如抗凝血酶Ⅱ(AT-Ⅱ)、Ⅶ及Ⅴ因子、血小板B-血栓球蛋白(B-TG)等。

  综合上述各项实验室检查,可分为两类:① DIC筛选试验:血小板减少;PT延长;KP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②有助于DIC确诊的试验:FDP增多;Ⅶ及Ⅴ因子减少,凝血酶时间延长(不为鱼精蛋白纠正)。

  根据原发病因和病情选择B超、CT、X线等各种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关推荐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相关医生

更多>

  • 李秀莲,主任医师
    李秀莲 主任医师
    未开通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与护理。

  • 彭玉,主任医师
    彭玉 主任医师
    未开通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王珩,主任医师
    王珩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昆明市延安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对小儿佝偻病心肌炎、肺炎、贫血、腹泻、心理因素性疾病的诊治

  • 苏诒英,主任医师
    苏诒英 主任医师
    未开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营养等

  • 田青,主任医师
    田青 主任医师
    未开通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儿科

    擅长疾病:新生儿疾病,擅长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的救治和随访。

新生儿弥散性血管...相关医院

更多>